精實新聞 2004-09-14 10:54:45 記者 王淑以 報導
8月基金評比報告出爐。統一統信基金以13.76%的月報酬奪得8月份績效之冠,屬科技型的國泰科技生化基金績效12.80%與國際電子基金績效12.43%表現亦佳,分居二、三名,其他獲利二位數以上的基金亦有21檔。而儘管OTC指數雖僅上漲2.44%,但10檔上櫃型基金之平均獲利卻高達8.12%,超過上市股票型基金之平均報酬,尤以統一店頭市場基金12.21%最為出色。
根據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存修及邱顯比所作最新的國內8月基金評等報告中指出,自8月以來,外資買超的助力,使得加權股價指數(含息)在8月中上揚了7.21%,代表大型股的台灣50報酬指數(含息)挺升了7.80%,OTC指數略為牛皮,只上漲了2.44%。累積前8各月各指數之報酬率仍呈負值,惟有含息的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小漲了近1%。
根據統計,所有上市股票型基金176檔平均報酬7.10%,雖比加權指數的6.36%高,但基金淨值已將應得之現金股息計算在內,故正確的比較對象應是將現金股息息值還原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即前述的7.21%,亦即上市股票型基金平均而言仍遜於標竿指數。
各類型基金中以中小型基金共22檔最佳,平均獲利8.00%,科技型基金平均增值近7%,亦屬不錯。台灣卓越五十基金月報酬為7.79%,與含息的台灣50報酬指數僅有0.01%的落差,是自其成立以來追蹤台灣50指數誤差最小的一次。
至於,投資海外市場的各類型基金之月平均績效均比不上投資國內的基金,較突出的包括景順龍基金績效達6.40%、統一亞太基金績效達6.06%與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績效5.69%,均屬區域型基金。
而在年度績效競賽的排行榜上,174檔有完整資料的上市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3.84%,並不是很令人滿意,但其中仍有43檔締造了正的報酬。其中包括國泰大中華(屬中概型)基金累積八個月獲利12.94%,領先群雄,光是在8月中就獲利12.34%,足見8月份是個轉機月份。而富邦價值基金前8個月賺了11.55%,元大卓越賺了10.59%,分居二、三名。
12檔平衡型基金(價值型),平均前8個月之獲利為0.38%,是另一個有正獲利的類型,JF平衡有10.13%的累積報酬最為突出,國泰平衡累積8個月獲利9.32%亦頗出色。
附註 | |
---|---|
註1: | 基金績效計算皆有考慮配息,配息率不代表報酬率,且過去配息不代表未來配息。所有基金績效,均為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之績效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 |
註2: | 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基金淨值僅供參考,實際以基金公司公告之淨值為準;部份基金採雙軌報價,實際交易以基金公司所公告的買回價/賣出價為計算基礎。 |
註3: | 上述銷售費用僅供參考,實際費率以各銷售機構為主。 |
註4: | 上述短線交易規定資料僅供參考,實際規定應以基金公開說明書為主。 |
註5: | 投資人投資以非投資等級債券為訴求之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 |
註6: | 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惟不表示絕無風險。由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且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可能投資美國144A債券,該債券屬私募性質,易發生流動性不足,財務訊息揭露不完整或價格不透明導致高波動性之風險,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僅適合願意承擔較高風險之投資人。 |
註7: | 基金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
註8: | 依金管會規定基金投資大陸證券市場之有價證券不得超過本基金資產淨值之10%,當該基金投資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及香港,基金淨值可能因為大陸地區之法令、政治或經濟環境改變而受不同程度之影響。 |
註9: | 上述資料只供參考用途,嘉實資訊自當盡力提供正確訊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任何受僱人,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註10: | 本網站所提供之基金資料僅供投資人參考,實際內容應以各家基金公司公告者為準。 |